阳了怎么办
如果“阳”了,首先不要恐慌 ,根据症状轻重采取居家休息、用药缓解或就医治疗等措施,同时做好自我隔离以防传染他人。
“阳了 ”之后需根据是首次感染 、“复阳”还是“二次感染”采取不同措施,首次感染需对症治疗、居家隔离并密切观察 ,复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二次感染需重新进行医学观察和治疗 。
症状监测:密切关注自身症状,如发热、咳嗽 、乏力、呼吸困难等,如有加重趋势 ,应及时就医。对症治疗:方法一: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患者,可以尝试使用食疗方法,如香菜根、白萝卜、姜 、大葱白(带根)、大蒜、红糖(适量) 、白菜根(比较好用埋在土里的部分)煮水饮用 ,其他食材取单数(三片或七片)。
阳了怎么办?面对新冠病毒阳性的情况,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恐慌 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:调整心态 保持冷静:新冠病毒虽然具有传染性 ,但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,通过合理的治疗和休息可以康复。积极面对: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,保持乐观的心态 ,有助于身体的恢复。
专家为何称复阳的患者没有传染性?体内死病毒对身体有何危害?
童朝晖:核酸检测是阳性,说明他体内是有病毒的。我们就得把他先隔离起来观察,然后进行甄别 。如果说观察14天 ,什么也没事,核酸也阴性了,影像也正常,也没出现呼吸道症状 ,那他属于无症状感染者。这个部位的核酸检测是阳性,不能判定这个病毒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,还得根据病毒的培养来判定。
复阳的原因近来尚未有统一的说法 ,但可能与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有关 。假阴性:体内还有核酸,但检测不到,可能与病毒隐匿较深或采集不到位有关。假阳性:体内的病毒已经清除了 ,但仍然检测到了病毒核酸,这些病毒可能是没有活性或已经是死病毒。
复阳的人群也不应该受到歧视 。研究表明,即使复阳 ,患者身体所含的病毒也特别少,根本不会造成传染的情况。因此,他们在社区活动是绝对安全的 ,没有必要引发人们的恐慌。现在新冠病毒已经变异,出现了新的毒株 。它的致病能力降低,但是传染性明显加强了。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感染了,但是 ,我们没有必要惧怕它。
病毒残留:新冠病毒可能会存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,包括肠道 。因此,在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片段并不罕见。但这同样不能说明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。针对广州地区出现的13例复阳病例 ,相关专家表示,近来这13位患者还没有显示具有传染能力。
从近来的研究和临床数据来看,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之后 ,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之后,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抗体,因此并不具备传染性 。
一个人可能发生多次感染吗?如何区别“复阳”和“再感染”?
〖壹〗、一个人有可能因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 ,但这种情况相对罕见。每一次感染都能获得一定的抗体保护,因此再感染的风险会逐渐变小,症状也会减轻。关于“阳康 ”后两周内易感染的说法 网传“阳性之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 ,所以这段时间最有可能二次感染”的说法并不准确 。
〖贰〗、简而言之,“复阳”是病毒片段的检出,无症状和传染性;而“二次感染 ”则是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,有症状和传染性。
〖叁〗 、“复阳”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 ,核酸和抗原检测均阴性后,再次检测又呈阳性,且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;而“二次感染”是指第一次新冠感染已彻底康复 ,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感染,通常有症状,有传染性。
〖肆〗、复阳和二次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:复阳是治疗未完全清除病毒 ,而二次感染是完全康复后再次感染 。复阳通常无传染性,而二次感染则具有传染性。对于高风险人群,如老年人、免疫力低下者和高接触风险工作者 ,需特别注意预防二次感染。居家治疗期间,保持个人卫生 、合理用药、监测症状变化是关键 。
〖伍〗、如果感染的病毒和第1次的病毒一样,可能复阳的机会比较大。可如果感染的病毒完全不同 ,这很有可能就属于二次感染。临床定义不同患者在出现轻微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,做核酸检测或者做抗原检测,再一次出现阳性,这一般主要是第1次感染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,然后复发 。
〖陆〗 、区分复阳和二次感染,复阳是指患者在康复后复查时再次检测到与初次相同的病毒,而二次感染则是指康复后被不同变种的病毒所感染。至于传染性 ,二次感染是有可能的。初次感染后,人体会产生一定抗体来抵御病毒,但如果抗体水平不足、存在时间短暂 ,或者已有抗体无法应对变异病毒,接触病毒时就可能再次感染。